返回隶书为什么叫八分?有什么依据?

  隶书,又称“八分”。历来对“八分”之考据,各执一端,莫衷一是。当以吾丘衍与蔡文姬所说较为相近。其描述八分之形态,形近隶而笔似篆,介乎篆隶之间,似乎比较符合秦汉时隶书成型者,如《莱子侯刻石》(详见第三章)等早期汉刻石形式就与之较为相符。元吾丘衍《字源七辩》云:“八分者,汉隶之未有挑法者也。比秦篆易识,比隶书则微似篆。

1.jpg

  若用篆笔作汉隶字,即得之矣。”清刘熙载《书概》说“《书苑》引蔡文姬言:割程隶字八分取二分,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,于是为八分书。”由此可见,隶书是一个通名,而八分、正书都是其中一种。其实,“八分”是发展成熟后规范化的隶书别名。晋卫恒《四体书势》说:“隶书者,篆之捷也。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。”唐张怀璀《书断》引萧子良说:“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。”蔡邕《劝学篇》说:“上谷次仲,初变古形。”可见,八分是经过修饰成为楷范的隶书,而王次仲在八分书创造上作过一定贡献。总之。


  隶书一词含义较广,上起秦篆,下至正书亦曾有隶名。八分则指东汉成熟隶书,特点是用笔有分背之势,而且强调波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