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素描的过程中如何学习比较容易上手?

  在素描的过程中,经常会看到一些同学,不管画的是谁,不管画的对象是什么样子,什么气质,都画得像一个人,模型仿佛成了摆设,成了自己编造的参照物。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。这里有初学阶段老师指导的失误,也有考生自身的误解。有些考生误以为模特长得像不像无所谓,只要画面好就行。反正阅卷老师也不知道模特长什么样。

1.jpg

 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感觉远离物体,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,放弃对客观物体感知能力的训练,那么他就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,失去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敏感。在素描中具体表现为千人千面,概念化,脸谱化等等。这些问题一旦形成,就很难改正。这是因为作为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。毫无疑问,这样的卷子你是拿不到高分的。

  这是因为所有受光照射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色调:黑色(。暗色调)、白色(。明亮)和灰色(丰富的中间色调)。用三种不同的色调,画面层次清晰,画面效果响亮。至于哪个分量多,哪个分量少,全凭客观对你的感觉。

  但无论什么比例,三个基本音都不能缺一个。造成灰色画面的原因有很多。比如模特的脸大部分都在亮的部分,所以图片基本都是亮灰色调;如果处理不当,很容易沾上灰尘。这时候就要强调深灰色的作用,尽量拉大深灰色和浅灰色的距离,保持画面的层次感。还有一种情况:模特的皮肤比较黑,黑色和深灰色的色调占据了大部分的脸部面积,而浅灰色和亮色的脸部占据了很小的面积。处理不好容易导致画面灰暗、沉闷,影响作业表现。

  对此,考生要主动降低中间色调的深度,提高画面(面)的亮度,保持画面的层次感。在素描过程中,在尊重客观物体整体的前提下,允许调整、削弱或加强局部色调。素描对象,无论明或暗,强或弱,虚或实,都有自己的规律和顺序。素描时,如果这种客观秩序被打乱,就会出现混乱和琐碎,从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。比如暗部的倒影,超出其范围画得太亮,破坏了局部整体。一幅画是由几部分组成的。如果每个部分都出现类似的情况,画面就会支离破碎。